“教技术指标”不如“教赚钱”直击要害!比如《RSI指标详解》这种标题,新股民根本懒得点。但改成《RSI超卖别急着抄底!老手用这3招躲过3次大跌》,阅读量立马飙升。秘诀在于前半句制造焦虑,后半句给解决方案。
去年有篇爆文标题我记到现在:《政策突发利好!这5只低位股下周闭眼买》。看起来像荐股?实际内容是教读者解读政策关键词+筛选低位股逻辑。结果阅读10万+——用户要的不是鱼竿使用说明书,而是‘明天就能钓到鱼’的幻觉。
“几种方法”、“多个技巧”这种模糊表述,在信息爆炸时代就是自杀!把抽象变具体,效果天差地别:
更狠的玩法是加场景化数字。比如我写止损策略时,标题用《回撤超8%必须割肉?数据验证:这样调仓能少亏40%》。后台数据显示,带具体阈值的文章平均停留时长多23秒——数字越精确,用户越觉得‘这人有真货’。
股市最怕平庸!看看这些对比:
冲突感的核心是打破认知惯性。上个月有篇神文标题:《巴菲特买苹果是错的!数据证明A股消费电子更赚钱》。虽然观点争议大,但评论区吵了3000楼,流量破圈到财经圈外——有时候‘错得离谱’比‘平庸的正确’更吸睛。
不过要提醒啊,冲突不是瞎编!我见过最翻车的标题是《国家队清仓茅台》,内容却是分析季度持仓波动。结果用户骂声一片,作者账号差点被封。底线就一条:你可以标题党,但内容必须兜得住。
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个梗:“在股市,散户要学鳄鱼——耐心等猎物犯错;写文章,你得学鲨鱼——闻着血腥味就冲”。下次写标题时,先问自己:“散户此刻最怕什么?最馋什么?” 答案就是你的流量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