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园的原话特别接地气:“跟嘴巴相关的生意,闭着眼都能活。” 这话听着简单,但藏着两层深意:
反面教材:我朋友买的“某生物科技”,看似医药股,实则研发抗癌新药——风险堪比赌石,十家九家失败。而林园布局的通化东宝(胰岛素龙头),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打针,这才是真正的“嘴巴生意”。
很多人误解垄断就是“央企”,其实林园更看重定价权!分三种类型:
关键指标:毛利率>50%是硬门槛!茅台91%、片仔癀47%,对比比亚迪13%,高下立判。毛利率低于20%的企业,林园看都不看,因为说明产品没定价权,随时可能被同行卷死。
成瘾不是贬义词,而是超高复购率的保障!分两类:
2025年新动向:林园最近加仓慢性病药企,逻辑很直白——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,高血压患者就占2.45亿!这些药每天吃、吃到老,比矿泉水还刚需。
朋友问:“云南白药牙膏算成瘾吗?” 当然算!但它十年前能火,关键还是垄断性——当时独家的止血配方,如今被冷酸灵、舒客围攻,毛利率从60%跌到45%。这就是反面案例:成瘾性还在,垄断性弱化了。
所以林园怎么选?必须是三环叠加!比如茅台:
✔️ 行业(消费) ✔️ 垄断(心智定价权) ✔️ 成瘾(社交依赖)
这样的企业,才配得上他持有20年不动摇。
举个栗子:最近火的某眼科连锁(非林园持仓),看似符合“医药+垄断”,但近视手术一辈子做一次,毫无成瘾性!而片仔癀患者每月复购,这才是黄金组合。
林园从8000元做到百亿,核心根本不是“买什么”,而是“不买什么”。他拒绝科技股、周期股、海外股,宁可错过十倍股也不碰不懂的领域。
所以咱普通人学什么?
→ 别贪多:深耕消费、医药两个行业足矣;
→ 别将就:垄断性弱、毛利率跌出50%的公司,果断换;
→ 别硬扛:当年四川长虹他也卖,好公司变差就得认。
记住林园那句糙理不糙的话:“投资不是比谁赚得多,而是比谁活得久。” 先把这三条标准刻脑门上,你的胜率绝对超过90%散户!
(附自查清单:行业刚需?→ 嘴巴相关 / 垄断性强?→ 毛利率>50% / 成瘾性高?→ 月复购)